作者: 來源: 牡丹晚報 發表時間: 2025-08-06 15:30
□柴俊勇
近日去接第三代放學。公交車行駛至丁字路口,在綠燈可前行的情況下,駕駛員踩了剎車,讓積壓的其他車輛優先完成左轉,保障了交通順暢。
這一讓,讓我感悟。轉彎讓直行,本是車輛行駛的默認法則,但該車司機從大局出發,讓左轉行列先行,避免了更大范圍內的堵車現象。這不僅是個人素質的體現,也是城市文明的標志。
人生也要懂得讓道,要讓年輕人有更多的發展機會。這樣,效率會更高,秩序會更好,社會會更和諧。參照森林生態系統的“林窗效應”:老樹倒伏形成的空隙,能使幼苗獲得90%以上的光照增長機會。
“讓道”從來不是消極的退卻,“讓道”的本質是資源的最優配置算法。正如瑞士鐘表匠的秘訣——每個齒輪的轉動都需要合理的嚙合間隙。高速運轉的文明,那些看似停頓的瞬間必不可缺。在疾馳的時代列車上,適時踩下剎車,這是對人生最深的敬意,對文明最好的延續。
請本版文圖作者與編輯聯系,以便奉寄稿酬。